国内首部BRAF突变肺癌诊疗专家共识发布
记者近日获悉,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发起的首部BRAF突变肺癌诊疗共识《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该《共识》整合国内外BRAF突变相关的指南共识和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结合中国BRAF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经验而制定,针对BRAF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评估、诊疗流程、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管理等给出了详细建议。
(相关资料图)
《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诊疗专家共识》启动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少见突变”不少见,
BRAF突变迎来中国首部诊疗专家共识
BRAF突变作为肺癌明确驱动基因之一,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突变率为1%~5%,其中以BRAF V600突变最为常见 。
与所有非BRAF突变患者相比,BRAF突变患者肿瘤进展更迅速,预后更差。而作为罕见的基因突变类型,BRAF突变既往由于缺乏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它的存在常常被临床医生忽视。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张力表示:“BRAF少见突变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少见突变’并不少见,临床需求不容忽视。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和靶向治疗药物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让更多患者接受精准化治疗手段并最终获益,填补少见突变治疗的空白,是我们制定《共识》的初衷。”
BRAF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双靶治疗获益明确且安全可控
近年来,随着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理念在临床的逐步深入。靶向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和巨大的生存获益。有效、准确的检测是靶向治疗的前提。《共识》推荐:所有经病理学诊断为肺浸润性腺癌(包括含腺癌成分)的患者均应进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RAF基因检测能够有效筛选BRAF抑制剂获益人群。
基于BRAF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常规的化疗或者免疫治疗获益比较有限,预后较差的状况。《共识》建议:对于明确BRAF V600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优先选择BRAF抑制剂联合MEK抑制剂双靶治疗(如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
“大家可以看到常见肿瘤,比方说在黑色素瘤或者在肠癌里面,很可能单药就能解决一定问题,但是在肺癌里,现在研究发现,一定要双靶联合治疗才能起到作用。目前BRAF突变的肺癌患者化疗的有效率比较低,疗效不好。但是我们临床上可以看到,双靶的治疗方案,它的获益远远高于常规化疗。”张力表示。
标签: